船舶與海洋工程(代碼:0824)
一、學科簡介
太阳集团app首页船舶與海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主要立足南海海洋開發在海洋工程領域的人才需求,兼顧海洋環境保護及海洋權益維護任務,依托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廣東省船舶智能與安全工程技術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和基地,圍繞輪機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船舶智能化與海洋信息工程等領域重大科學問題,在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與應用、系統優化與安全保障、核心技術攻關與國産化替代等方面,培養具備紮實理論基礎、綜合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且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海洋工程技術人才,為落實國家交通強國、海洋強國等重大戰略實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太阳集团app首页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為學校重點建設學科,2021年增列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學科具備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優秀的師資隊伍。經過近幾年建設,學科面向水上交通運輸,南海海洋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海洋權益維護等重大科技需求,形成了以珠江領軍人才為帶頭人的學科梯隊,目前擁有碩士生導師16人,包括教授9名,副教授7名。依托海洋科學學科海洋工程與技術方向,具備博士生培養資格導師9人。學科今5年累計申請并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餘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00餘篇,科研經費3000餘萬元。已經成為華南地區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技術研發的重要基地。
本碩士學位點設置在太阳集团1088vip,于2021年獲批,招收培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輪機工程:以船舶動力裝置及系統優化設計、運維保障、高效節能、污染防控為主要研究領域,開展船舶動力裝置設計與優化、動力系統監控與運維保障、海洋新能源開發與利用、船舶污染監測與防控等方面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
2.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面向船舶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趨勢,開展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數字化設計與優化、海洋結構物延壽與性能評估、水下航行器設計與應用、流體動力學數值計算與分析等方面的科學與工程問題研究。
3. 船舶智能化與海洋信息工程:面向海洋工程領域信息化與智能化發展需求,開展水下智能與水聲工程、海洋物聯網關鍵技術、水下航行器控制、船舶運動控制與智能航行技術等方向的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技術研究。
三、培養目标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政治立場堅定、學術道德純潔、創新創業能力強,能适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
1. 熱愛祖國,愛黨護黨,堅持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路線,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學風嚴謹,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敬業精神。
2. 較為系統的掌握本學科相關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論,具備一定科研技能和較為寬廣的專業知識,能夠勝任海洋工程領域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3. 熟悉本領域相關方向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及技術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及工程實踐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國際視野,能夠應用熟練地閱讀外文文獻,具有良好的外語聽說能力以及學術交流能力,并能夠運用外語進行論文撰寫。
5. 具有健康的體魄與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培養方式
1. 采取導師負責制和集體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導師是第一責任人,課題組及其他有關教師進行集體指導。
2.采取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課題研究并重的方式。使研究生系統掌握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又使研究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
五、基本學制及學習年限
學制3年,最長學習年限5年(含休學),全日制碩士采取全脫産在校學習方式。
六、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
畢業應修學分不低于32學分,包括公共學位課7學分,專業學位課12學分,選修課8學分,公共選修課1學分,實踐環節4學分。
課程學習一般在第1-2學期内完成,部分課程可安排在第3學期。課程成績60分以上(含)為及格,成績及格取得相應學分。跨學科的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補修2門本學科本科階段主幹課程,要求成績合格,但隻記錄成績不計學分。
課程設置見附表。
七、培養環節
研究生在學期間應完成課程學習及以下培養環節。
1.制定個人培養計劃
新生應在入學後3周内在導師指導下初步制定培養計劃(主要是課程學習和實踐計劃),并在三個月内逐步完善,确定後的培養計劃經導師簽字确認後報學院備案。
2.科學道德和學術規範教育
新生入學後應接受學術規範、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教育,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專題教育報告會,報告會實行簽到考勤,要求全勤。學習《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範指南》(理工醫科),要求通過學校組織的學術規範知識測試。認真學習《太阳集团app首页學籍管理實施細則》、《太阳集团app首页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太阳集团app首页研究生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實施細則》等文件以及國家相關規定。
3.開題報告
研究生須完成培養計劃規定的課程學習并經考核合格後方可進行學位論文開題。
研究生入學後在導師的指導下确定研究方向,通過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确定研究課題,進入學位論文工作前進行開題和方案論證,說明選題的目的、意義、國内外目前研究現狀、完成課題的條件和可行性、課題實施方案、研究的創新點、預期成果、進度安排等,在學院内公開報告,要求第3學期完成。具體要求參照《太阳集团app首页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規定》。
4.中期考核
第4學期初,開展研究生中期考核,主要是對政治思想、課程學習、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和評議,具體要求參照《太阳集团app首页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
5.學術活動(必修 2學分)
研究生在學期間應參加一定的學術活動,學術活動内容包括參加學術講座、學術報告、學術研讨會等。碩士生在校學習期間參加學術活動不少于5次,至少在學科或學院範圍内公開做一次學術報告(不包含開題、中期和答辯報告),完成學術活動要撰寫總結報告,經導師(或指導小組)檢查、審核,完成時間為第1~5學期。
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應做好記錄,第5學期撰寫總結報告,經導師(或指導小組)和學院審核,合格者取得2學分。
6.實踐活動(必修 2學分)
實踐活動包括教學(科研)實踐和專業實習,内容要與學位論文有關。研究生在學期間參加實踐活動累計時間一般要求不少于2周,第1~5學期進行,第5學期末提交教學(科研)實踐報告、專業實習總結報告,由導師和學院進行審核,合格者教學(科研)實踐記1學分,專業實習記1學分。
7.學位(畢業)論文撰寫
學位(畢業)論文研究的實際工作時間(從開題報告到申請論文答辯)一般不少于1.5年。論文撰寫必須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論文應當結構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語言規範,數據準确,亮點突出,引用得當,保證原創性。(具體要求參照《太阳集团app首页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規範》)
8.學位論文評審和答辯
碩士學位論文實行原創性檢測、專家評閱、公開答辯制度。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一般安排在第6學期。具體要求按《太阳集团app首页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相關規定執行。
八、畢業及授位
研究生在規定的修業年限内修滿規定學分,完成培養環節,考核合格,方能申請學位(畢業)論文答辯,通過論文答辯者,則準予畢業,發給畢業證書;在讀期間以太阳集团app首页為第一署名單位,以第1作者(或導師為第1作者、學生為第2作者)發表一篇與學位論文内容相關的學術論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期刊或EI以上高水平檢索論文)或授權一項相關的發明專利,通過審核後方能申請學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合格,根據《太阳集团app首页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附表:
課程設置及必修環節
課程類别 |
課程編号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 學期 |
考核 方式 |
備注 |
公共學位課 (7學分) |
21703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2 |
2 |
1 |
考試 |
必修 |
215027 |
英語讀寫A |
64 |
3 |
1 |
考試 |
必修 |
215028 |
英語聽說 |
32 |
1 |
1 |
考試 |
必修 |
217032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法論 |
16 |
1 |
1 |
考查 |
三選一 |
217002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6 |
1 |
1 |
考查 |
|
217003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16 |
1 |
1 |
考查 |
專業學位課 (12學分) |
212001 |
學術道德與論文寫作 |
16 |
1 |
1 |
考查 |
必選 |
212002 |
工程數學基礎 |
32 |
3 |
1 |
考試 |
必選 |
212003 |
高等工程熱力學和傳熱學 |
48 |
3 |
1 |
考試 |
輪機工程 |
212004 |
船舶動力裝置與系統 |
48 |
3 |
1 |
考試 |
212005 |
海洋能理論與技術 |
32 |
2 |
2 |
考試 |
212006 |
計算流體力學 |
48 |
3 |
1 |
考試 |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 |
212007 |
船舶系統工程理論 |
32 |
2 |
1 |
考試 |
212008 |
船舶結構力學 |
48 |
3 |
2 |
考試 |
212009 |
水聲學原理 |
48 |
3 |
1 |
考試 |
船舶智能化與海洋信息工程 |
212010 |
現代聲呐系統技術 |
48 |
3 |
1 |
考試 |
212011 |
海洋信息技術 |
32 |
2 |
2 |
考試 |
212012 |
智能控制理論 |
48 |
3 |
2 |
考試 |
|
212013 |
船舶運動控制及建模 |
48 |
3 |
2 |
考查 |
專業選修課 (8學分) |
212014 |
學科前沿與研究進展 |
32 |
2 |
2 |
考查 |
根據研究方向選修 |
212015 |
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設計與分析 |
32 |
2 |
2 |
考查 |
212016 |
海洋浮式結構設計基礎 |
32 |
2 |
2 |
考查 |
212017 |
水下航行器專題 |
32 |
2 |
2 |
考查 |
212018 |
結構抗沖擊分析與評估 |
32 |
2 |
2 |
考查 |
212019 |
力學有限元分析技術 |
32 |
2 |
2 |
考查 |
212020 |
輪機自動控制與監控技術 |
32 |
2 |
2 |
考試 |
212021 |
船舶振動與噪聲控制技術 |
32 |
2 |
2 |
考查 |
212022 |
信号分析與故障診斷基礎 |
32 |
2 |
2 |
考查 |
212023 |
船舶污染防控技術 |
32 |
2 |
2 |
考查 |
212024 |
船舶電機及電力推進技術 |
32 |
2 |
2 |
考查 |
212025 |
材料學及腐蝕防控技術 |
32 |
2 |
2 |
考查 |
212026 |
新能源技術專題 |
32 |
2 |
2 |
考查 |
212027 |
數字信号處理 |
32 |
2 |
2 |
考查 |
206005 |
聲納信号處理專題 |
32 |
2 |
2 |
考查 |
206007 |
現代激光海洋應用 |
32 |
2 |
2 |
考查 |
206011 |
海洋物聯網 |
32 |
2 |
2 |
考查 |
206006 |
海洋聲學探測與信息技術 |
32 |
2 |
2 |
考查 |
212028 |
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 |
32 |
2 |
2 |
考查 |
公共選修課 (1學分) |
230001 |
科技文獻檢索 |
16 |
1 |
1 |
考查 |
任選1門 |
231001 |
中文科技論文寫作 |
16 |
1 |
1 |
考查 |
201025 |
英文科技論文寫作 |
16 |
1 |
1 |
考查 |
215026 |
第二外語(日語) |
32 |
2 |
1 |
考查 |
222044 |
海洋藝術賞析 |
16 |
1 |
1 |
考查 |
必修環節 (4學分) |
206J01 |
學術活動 |
|
2 |
1-5 |
考查 |
導師組考核 |
206J02 |
科研實踐活動 |
|
2 |
1-5 |
考查 |
導師組考核 |
同等學曆 (跨專業) 補修課 |
212033 |
船舶原理 |
|
|
1-2 |
考查 |
|
212034 |
流體力學 |
|
|
1-2 |
考查 |
212029 |
理論聲學 |
|
|
1-2 |
考查 |
212030 |
熱工基礎 |
|
|
1-2 |
考查 |